News Center
Contact Us
慈溪市科發電子有限公司
電話:0574-63516423
0574-63518881
0574-63502084
0574-63512982
0574-63512981
0574-63515955
傳真:0574-63506423 0574-63506928
E-mail:manager@cnkefa.com
總部地址:浙江省寧波慈溪市逍林鎮聯振路355號
6月30日,聯想舉辦“新IT服務 共創新型綠色智慧城市”在線研討會,并邀請中國智慧城市領域的領導專家、地方政府領導以及聯想的專家代表薈聚云端,共同為“雙碳”政策下的智慧城市如何建設獻計獻策。
作為 “雙碳”政策踐行的最大應用場景,智慧城市建設被提出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要求。如何為“雙碳”目標下的城市開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,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課題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強調,建設智慧城市不僅要考慮效率更高,生活更方便,更舒適。同時,我們還要考慮到,通過智能技術滿足生產、經營、生活的綠色、低碳、循環的要求。
對于許多城市管理者而言,智慧城市與“雙碳”目標的融合過程中,增長模式發生巨大變化,因此,“雙碳”政策是智慧城市的“緊箍咒”還是智慧城市“助推器”,就成了亟需明確清晰的產業議題。“如果城市繼續盲目發展高碳產業,那么就是緊箍咒”,常紀文指出,雙碳的行動部署,對于那些仍想走高能耗、高碳排放路子的城市來說,無疑是“緊箍咒”。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一定是“助推器”,堅持“雙碳”可推動城市走上高效集約、綠色循環的發展道路,這條路是長期可持續的。
“雙碳”目標的實現,倚重社會發展的技術突破。據悉,國家出臺的碳達峰、碳中和的文件以及國務院《關于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,都對智慧城市給予了高度的關注,并提到要強化科技創新,加快綠色低碳的科技革命,推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5G等新型技術與城市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。
在談及智能技術與綠色智慧城市的融合實踐時,常紀文對智慧城市的建設例舉了幾點建議,第一,建立政府控制的物理感應系統,減少車輛繞路,降低能源消耗;第二,在平臺經濟的支持下,建立碳賬戶,幫助用戶實現碳排放的自我監督。第三,推動建筑的智能化,實現用電設備智能化控制,促進生活用能的節省。最后,支付與社交等的智能化,也將同樣有效減少個人的碳排放。這些人人可參與的措施在推動城市綠色、低碳發展的同時,也將提升人們生活的舒適度與高效性,更加全面地保障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的有序進行。
除了與城市居民息息相關的場景之外,電力能源系統是城市節能減排的主戰場。常紀文指出,智慧化城市的技術,對城市用能過程中節能降碳的推動作用是全方位的,空間巨大,除了風力發電、光伏發電、水力發電等開源方式,節流也將主要通過智慧化技術來實現。
據了解,智能電網即為電網的智能化。其發電能源以與氣象相關的太陽能、風能等新能源為主,發電功率不穩定,造成新能源利用率的不足。聯想將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5G等技術應用到以新能源發電為主的智能電網運營與建設中,幫助城市衛電網做小時級發電輸出功率的預測,以提升新能源利用率,從而通過優化能耗結構的方式,降城市低碳排放。
雙碳目標下的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、協同合作,常紀文強調,可以把像聯想這類科技公司的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5G等相關技術應用到各個方面,以科技創新為支撐,將智慧工廠、智慧園區、智慧家庭、智慧社區等融入到智慧城市的格局里,再將智慧農村和智慧城市,與整個智慧國家相結合,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,共同建設美麗中國。